根據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8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》精神,2018年清明節放假具體安排為:4月5日至7日放假調休,共3天。4月8日(星期日)上班。
大家對清明節也非常熟悉,但是關于清明節的來歷、淵源、意義很少有人能說清楚。
關于清明節的來歷
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,又叫踏青節,按陽歷來說,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,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,也正是人們春游(古代叫踏青)的好時候,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,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,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。
掃墓俗稱上墳,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。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。并且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,古代人們根據節氣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、降雨、物候等方面的變化,以來安排農事活動。清明一到,氣溫升高,雨量增多,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。故有“清明前后,點瓜種豆”、“植樹造林,莫過清明”的農諺。
清明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。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,掃墓是慎終追遠、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,基于上述意義,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。
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,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。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后10天。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。直到今天,清明節祭拜祖先,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。
關于寒食節的來歷
談到清明節,有點歷史知識的人,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。據歷史記載,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,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,生活艱苦,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。后來,重耳回到晉國,做了國君(即晉文公,春秋五霸之一〕,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,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,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,不肯出來。
晉文公無計可施,只好放火燒山,他想,介子推孝順母親,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。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。為了紀念介子推,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,禁止生火,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,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。
郵件:517059322@qq.com